当前位置:正银小说>都市言情>穿到二十一世纪当农妇> 第186章 开公司由来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86章 开公司由来(1 / 2)

小云回到宿舍,她好几天没在回宿舍了。现在她有时会回杨家村,有时回新区的房子,对,就是当年杨伟良夫妻在县城买的第一套房子,现在那个区已经成为市里的繁华区域了,房价也翻了几番。出于需要,小云有时会住在那边。

现在离毕业还有几个月,大四还有两节课程。另外在学校,她还参与了教授的一个研究项目,所以两边跑,现在回校了顺便到图书馆查点相关资料。洗漱完毕,小云打开手提电脑,继续完善她的毕业论文。她的论文研究主题是《菜用枸杞有机生态无土栽培专用基质研究》,论文已经写的差不多了,还差一些数据。

小云没想到上大学比读初中、高中还要累,不是说考上大学就是天堂了吗?小云不由地想到晚饭时周锦华说的MIT,听说MIT是非常难进的,当年他是怎么在一年内就能考上的呢?当时她被他刺激到了,想考个全国最好的大学,谁知道就……现在的大学只是县里中等偏上的大学,辜负了父母的期待,还选了一科非常冷门的专业。

不过杨伟良夫妻并没有对她失望,她也没有放弃自己。在大学,小云拿了三次一等奖学金,一次国家特等奖学金,获得五个专利,还获得保研资格。

甚至已经有个研究所向她抛出橄榄枝,导师说如果不打算读研可以直接进入工作,因为就算是研究生毕业也不一定就能进这个研究所。思考再三,小云还是决定花多两年时间取得硕士学位。因为她还想进修一下,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。

宿舍很安静,因为小云这两年很少回宿舍,在班上要好的就那几个人。现在临近毕业了,宿舍的人忙着考研的、找工作的、谈恋爱的,全都有自己的交际圈了,小云又根据自己在实验室得到的数据,改了一个小时的论文后,还差几个结果就可以大功告成,她就可以把全身精力投入到家里的门店经营去。

原本家里人还是以种台湾草和做项目的,在小云考上大学的第一年,有一天她在逛街的时候,发现街上多了很多家房地产中介店,看到其中一家有名的地产中介公司的广告语:总有一家在你家门口。小云突然受到启发:对啊,市区的人们这么忙碌,一般都没什么时间去市场买菜,为什么不在小区里开个小型菜市场呢?

后来小云经过市场考察,发现一些十几二十年的老小区相对成熟,离市场也不远,甚至楼下就有小型超市。小云又把眼光投向了新开发的小区,有家里买的第一套房子做榜样,她就知道要长远看待小区的发展。

经过一番商量,最终杨伟良夫妻听从小云的建议,在一个新落成入住的小区开了第一家“菜篮子”门店。这个“菜篮子”店只买青菜和肉,其他一律不卖,门店就三十多每平方,新鲜的菜肉摆的满满当当,里面的菜大多是杨家村直供,非常新鲜。

本来新小区附近配套还没建起来,买菜要步行一公里外的大市场,“菜篮子”的肉菜质量好,又实惠,因此一开张就受到小区居民的热烈欢迎,一个月的营业率竟然达到20万,不到三个月,就开始盈利了。这巨大的成功鼓励了杨伟良一家,后来小云又乘胜追击,陆续在方圆二十公里的几家新小区布局了好几家分店。

“菜篮子”这个品牌一炮而红,每家店都在入驻半年内就开始盈利,村里的菜都供应不过来。经过商议,由大堂哥负责运输,二堂哥负责采购蔬菜,小姑丈负责在附近采购肉类如土鸡、鱼等,程玲负责巡铺……

随着店面越做越大,管理就开始复杂起来了。首先每天都得盘点,每个月都要做账,还有十来个店面招了二三十个员工,一家人根本忙不来。

一开始小云是让在读财务专业的妙龄帮忙的,但后来账目越来越大,妙龄也做不来,为了管理好这些店,小云在附近租了个办公室,招了财务、人事、职业经理人过来来管理,公司才算是上了轨道,小云才能松了一口气,腾出时间搞学习,那段时间简直就是噩梦,小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终于认识到当年父母经营饭店的难处。

这几年电子商务也逐渐兴起,小云突发奇想:堂哥和员工他们现在每次进货入货数量和卸货门店都是靠手写货单,每次月底都得一笔一笔地对,花费太多时间,而且财务也忙不过来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